News center

焦点资讯No.4 | 新时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究(下)

【引言】本期继续与大家分享《新时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探究》(下),探究新时代背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大着力点——清理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监管。

 03

三、新时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着力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不可谓不显著,但新形势下面临的瓶颈障碍与新挑战也不容忽视。清理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审批监管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大着力点,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在这三个方向上继续挖掘,探索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举措。

(一)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推进审批事项的再清理

审批事项的再清理必须做到应减必减、该放就放。在市场方面,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市场进入、限制企业投资的领域,严格遵循“非禁即入”的原则,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在政府方面,以权力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政府各部门拥有的审批权力,严格遵守“依法行政”的原则,做到“法无允许不可为”。

●防止审批事项清理的形式化

为防止审批事项清理表面化现象的产生,应当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第三方评估机制。首先,在评估体系的评估主体选择方面,应该秉持中立性、全面性的原则,做到与行政主体无隶属关系、无利害关系, 充分吸纳社会组织、市场经济主体、相关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的参与。其次,在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设计方面,应该秉持客观性、准确性的原则,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目标与行为相结合,方案与成效相结合,以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可行的评价报告为目标。

●做好被清理事项的社会承接

社会领域承接政府分权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努力。首先,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进程,支持并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其次,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再次,应当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执行、公民参与”的新型社区自治模式。

500447301_wx.jpg


(二) 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做好行政审批的横向整合

为实现行政审批的横向整合,应当将虚拟整合与实体整合相结合。首先,要做好审批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各部门在信息层面的虚拟整合。利用大数据的信息整合、数据分析的功能建立第三方信息数据平台,为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协同办理”创造可能。其次,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的一门式服务改革,深入探索综合窗口、并联审批、模拟审批等审批新模式,以实现行政审批的实体整合。

●做好行政审批的纵向联接

行政审批纵向联接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审批权力纵向的传递。一方面,省级政府需要做好统筹工作,以审批数据的传递实现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之间的纵向联接。另一方面,应该加快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代办点的建设,让群众切实享受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做好行政审批方式的优化

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审批方式的优化,需要借鉴商业网站的运作经验,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开发电子政务平台+掌上APP模式,实现“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腿”的转变。推进审批事项申请、查询、监督、反馈等环节的一体化,通过项目审批的全天候线上申请解决排队审批、审批必须到场等问题。

1534737698(1).png

(三加强对行政审批的全方位监管

●做好行政审批监管工作的配套制度改革

配套的制度改革是保障监管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一方面,财政资金需要向行政审批的监管部门倾斜,以确保审批事项的监管工作能够得到有力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行政机关的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要向承接审批权力的下级政府、下级部门倾斜,以确保审批事项的监管工作能够得到有力的人力支持。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行政审批的事中监管

首先,加强行政审批流程的监督。查看和审定各部门网上公开的流程与实际运行的流程是否保持高度一致,是否按照“统一受理”、实时、准确、完整的原则录入行政审批的相关数据。其次,加强行政审批环节的监察。按照逐环节、逐岗位定人、定责的要求,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措施,以加强对行政审批环节的管理。再次,要完善行政审批的网上公开制度,打通社会主体对行政审批进行监督的渠道。

●积极推进行政审批与事后监管相分离

首先,要求从行政主体层面进行分离,将过去的一个行政主体——行政审批部门,划分为两个行政主体——行政审批部门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行政审批部门只负责行政审批工作,行政执法监管部门负责行政审批事后监管工作。其次,通过建立监管清单模式,理清政府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权力界限。最后,创新具体的事后监管方式,加快构建政府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与事后核查相结合的模式。(全文完,本文有删减)


微信公众号:电子政务智库

参考文献:略

来源:《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作者:张鹏飞 张顺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抄袭本文至其它渠道者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123456.jpg

首页
首页